20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通过逐步减少对公共政策的投入、减少公共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最终达到完全终止公共政策的目的,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答案:
2.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答案: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所采取的试点评估法属于( )
A.“前—后”对比法
B.“投射—实施后”对比法
C.“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
D.“有—无政策”对比法
答案: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
B.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C.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
D.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答案:
5.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答案:
6.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 )
A.全民公决
B.委员会制
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个人负责制
答案:
7.( )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第二个分水岭的代表人物。
A.史密斯
B.德罗尔
C.西蒙
D.拉斯韦尔
答案:
8.当政策涉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时,受益人是特定的群体,即该项公共政策只向一个或数个受益群体提供利益,而该利益的获得并不使其他特定群体损益。这类公共政策属于( )。
A.分配性的政策
B.调节性的政策
C.自我调节性的政策
D.再分配性的政策
答案:
9.“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这一论断,属于( )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答案:
10.在政策分析方法中饱和抽样属于( )
A.多角度分析法
B.原因层次分析法
C.类别分析法
D.边界分析法
答案: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1.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 )
A.外在创始型
B.参与型
C.内在创始型
D.动员型
答案:
12.公共政策的终结对象有( )
A.未实施的政策
B.功能的终结
C.组织的终结
D.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答案:
13.公共政策规划是一个狭义的政策分析过程,其程序包括( )等步骤。
A.政策目标的确定
B.政策方案的设计
C.政策方案的选择
D.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答案:
14.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
A.政治政策
B.文化政策
C.经济政策
D.基本政策
答案:
15.公共政策决策程序合法化,最为主要的是( )
A.行政机关的决策程序合法化
B.企业的决策程序合法化
C.事业单位的决策程序合法化
D.立法机关的决策程序合法化
答案: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6.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组织的终结是指执行公共政策的组织因公共政策的终结而被撤消,而不包括缩小规模、减少经费等情形。
答案:
17.在公共政策分析中,事实分析是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和推理。因此,尽管进行事实分析的人不同,但事实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答案:
18.政策方案的设计包括轮廓设想和精心设计两个环节。
答案:
19.公共政策是决策的指导方针,高层制定的政策是下级决策人员必须遵守的决策规范。
答案:
20.公共政策执行,简单地讲,就是把公共政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