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42个小题,每小题3分)
1.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表现在( )。
A .服务的对象不同
B .使命不同
C .资金来源不同
D .效率意识不同
2. 下面( )属于X理论的假定。
A .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
B .对大多数人必须动用惩罚措施进行强迫、控制、指挥与威胁,以鞭策他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C .人一般愿意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相对而言没有进取心,把安全看得重于一切
D .人不仅仅是接受责任,而且要寻求责任
3. 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 )。
A .企业组织
B .营利组织
C .政府
D .第三部门
4. 根据公共程度的高低公共组织可分为( )。
A .政府组织
B .营利组织
C .第三部门组织
D .企业组织
5. 集权制的优点有( )。
A .政令统一
B .便于集中
C .下级无积极性
D .独裁
6. 高层管理者的权力来源有( )。
A .正式的职位
B .所控制的资源
C .所控制的信息
D .居于组织中心位置
7. 亚当•斯密等人主张由市场机制(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去引导经济活动,政府要尽量少干预,政府只起到"守夜人"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仅限于( )。
A .免受外敌侵犯
B .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成员的强制,实现社会公正
C .建设和保护公共设施
D .干预市场行为
8. 作为一种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不同的名称有( )。
A .管理主义
B .企业化政府
C .后官僚体制模式
D .市场导向的公共行政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等级制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
A .准层级的压缩
B .中心城市的发展
C .市场的发展
D .经济的发展
10. 权限划分问题一直都是政府间关系的核心,近年来的政府间关系在权力分配问题上形成了( )的理论与实践。
A .集权主义
B .地方分权主义
C .均权主义
D .财政联邦主义
11. 政府间关系的研究途径有( )。
A .集权模式
B .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
C .地方自治模式
D .网络模式
12. 中央高度集权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各种权力的一种高度集中。它主要体现在( )。
A .在财权上,中央预算不仅集中了绝大部分的财政资金,而且完全控制着地方预算的资金使用范围和方向
B .在事务管理权上,中央与地方表现为命令与执行、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C .在干部管理权限上,中央对地方干部的任免、提拔、审查和惩处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D .在对外关系中,完全控制外交
13. 地方自治模式强调的是高度的( ),而不是中央的控制和影响。
A .互相监督
B .地方分权
C .相互依赖
D .自主治理
14. 中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改革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A .信息技术的发展
B .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C .市场经济发展
D .国际关系的发展
15.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了以( )为特征的"滞胀"现象。
A .低经济增长
B .通货膨胀
C .财政赤字
D .高失业率
16. 西方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关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的争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古典的国家干预论
B .有限政府论
C .政府干预论
D .限制或取消政府的干预
17. 管制是国家或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或立法方式对经济社会生活实行直接干预,其主要手段有( )等。
A .价格管制
B .进出口配额
C .外汇管制
D .征税
18. 货币政策是通过对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实现特定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或手段,包括( )等工具。
A .赤字
B .再贴现
C .存款准备金
D .公开市场操作
19. 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包括( )。
A .财政收入政策
B .财政支出政策
C .财政赤字政策
D .财政收支平衡政策
20. 根据政策对社会和有关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
A .分配性政策
B .调节性政策
C .自我调节政策
D .再分配政策
21. 信息子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它的作用是( )。
A .信息的收集
B .信息的加工处理
C .信息的传递
D .信息的反馈
22. 执行子系统是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的。其主要职责是将政策方案转变为政策现实。其作用包括( )。
A .为政策方案或项目的执行做好准备
B .从事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
C .信息的加工处理
D .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23. 在当代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是政府、政党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宣传工具 。
A .传播信息
B .引导舆论
C .交流思想
D .传播知识
24.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这些途径有( )。
A .利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去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B .使用各种威胁性的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反对某些政策
C .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去影响政府决策
D .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25. 绩效评估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为获得更高的业绩水平而使用的手段,是有效提高政府绩效的动力工具。公共部门对公民至少应在以下( )方面负主要责任。
A .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公民的同意并按正当程序支出
B .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
C .资源必须用于达成预期的结果
D .必须使公民收入平等
26. 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 )。
A .绩效评估有助于实现人人平等
B .绩效评估有助于实现和落实政府的责任
C .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D .绩效评估有助于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27. 把绩效用于对政府行为效果的衡量,反映的是政府绩效,政府绩效可以分为( )几个方面。
A .政治绩效
B .经济绩效
C .社会绩效
D .文化绩效
28. 根据评估的侧重点不同,评估可以具体分为( )目标。
A .提高形象
B .提高组织绩效
C .明确责任制
D .增收节支
29.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在公共部门就业的人员,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公务员和非营利组织中的雇员,在我国指( )的工作人员。
A .党政机关
B .群众团体
C .中介组织
D .某些事业单位
30. 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无论在管理范围、管理内容、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上都有质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 )。
A .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
B .人力资源管理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
C .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
D .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及方式更加灵活
31. 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相同的某些特点,但也有某些原则上的区别,表现为( )。
A .动因不同
B .基本原则不同
C .管理方式不同
D .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
32. 下列属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特点的是( )。
A .都是通过选举产生
B .都是通过考试、择优录用
C .强调政治中立
D .实行功绩晋升制
33. 公共财政管理在公共管理诸领域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一些必然与现实的理由( )。
A .公共财政管理在政府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B .公共财政管理是国家生活的最重要舞台之一
C .公共财政管理是一个变动性很大的领域,具有更多的活力
D .公共财政管理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公共管理重大变革的先导
34. 公共收入的获得主要方式有( )。
A .征税
B .利润
C .收费
D .发行公债
35. 公共预算的过程可分为( )等阶段。
A .预算编制
B .预算执行
C .决算
D .核查
36. 目标管理预算模式由1971年的美国尼克松政府首先倡导。它包括的内容有( )。
A .说明单位的基本任务
B .确定预算主次目标
C .设定可供考核的指标
D .列出具体时间进度供监督
37. 公共支出管理服务于公共财政的总目标。公共财政的性质决定了其主要职能有( )。
A .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
B .提高国防能力
C .公平社会收入和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D .促进经济增长
38. 公债是政府凭借其信用而举借的债务,公债的特征主要有( )。
A .自愿性
B .按期偿还性
C .付息性
D .强制性
39. 公债是政府凭借其信用而举借的债务,公债的作用主要有( )。
A .增强政府宏观管理的能力
B .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
C .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
D .调节收入平等
40. 公平征税的含义主要有( )。
A .同等税收待遇原则
B .支付能力原则
C .受益原则
D .累进原则
41. 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表现主要有( )。
A .权力交易
B .渎职失责
C .权钱交易
D .道德沦丧
42. 由于市场机制不能解决( ),因此要发挥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的作用。
A .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平衡问题
B .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
C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D .提供公共物品